从日本走向世界、孤高的挑战
如鱼得水一样的池田开始活跃起来。新开发的继电器式计算机,在镜头设计的计算中发挥威力,把日本的照相机推向到世界顶级水准。而且也被正式地推广到日常办公使用。但是,继电器式计算机计算速度太慢,池田早早就把眼光放到了晶体管上。
当时,行业内其他公司纷纷与外国厂商搞技术协作尽快开发。池田说,如果协作只有 IBM。可是,由于IBM的方针是绝不搞技术合作,倔强的池田在公司对他的信任和全力支持下,毅然选择了独立自主的研发路线。
用中小型计算机来对抗 IBM 大型机的意见在当时的日本很强烈。但是,池田主张开发大型计算机,这是一个极具变革意义的观点,“我坚信,我们可以达到所有经济和生产方面的要求。这个任务很艰巨,但我想这是可行的。”他终于开发出了使用晶体管的大型计算机 FACOM222。
并且,在1968年完成了初次装载集成电路的 FACOM230-60。在计算机领域,富士通不仅成为日本国内第一,并且推动日本终于达到和美国几乎相当的技术水平。但是,在池田的世界里这还不够,他还有更大的“野心”,那就是要向全世界挑战。
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,就只有走被称为“保证国际互换性的用户利益优先”的已有庞大应用软件的基本路线。主张采用这一IBM互换路线的人也是池田。当时浮现出来的关键人物是Gene M. Amdahl 博士。Amdahl 博士开发了 IBM360,IBM360被看作是计算机划时代的产物。后来因为在后续设备的开发上与 IBM 高层发生冲突,离开了公司。池田立刻飞赴美国,与 Amdahl 博士沟通。此后,富士通的超大型机M系列诞生了。以后因为这个互换路线跟 IBM 之间引起了纠纷,由AAA(美国仲裁协会)作出裁定,不过,那是池田去世后的事情了。
1974年11月10日,在去迎接加拿大计算机厂商CCI公司社长的时候,积劳成疾的池田倒在了羽田机场,并于11月14日去世。当时他还很年轻,享年51岁。除了壮烈的战死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来形容。池田当时是常务董事,死后被追升为专务董事。
在社葬的仪式上,经济团体连合会的记者强力提议要为池田致悼辞。为此破例,仰慕池田的记者中,选出代表现场宣读悼辞。在那时,他重复了两次“天马行空似的男儿”,成为绝句。池田那个身姿至今还深深地留在参加者的脑海里。

FACOM128 计算继电器部分,与电话交换机使用同样元件
参考文献
- 『池田纪念论文集』
- 『富士通社史』
- 『技术开发的昭和史』(森谷正规著,东洋经济新新报社)
- 『富士通的挑战』(岩渊明男著,山手书店)
- 『男人们的决断——电子工业史的故事 • 战后篇』(板井丹後著,电波新闻社)
- 『Pax Japonica —— 信息征服世界』(国井利泰著,President 社)
FUJITSU飞翔 No.3(1990年9月20日号)
发行:富士通株式会社 CR部(FUJITSU飞翔 编辑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