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拨号盘事件”中被赏识为破天荒的天才

1923年8月7日,池田敏雄在东京市本所区东两国出生。那年9月1日发生了关东大地震。

池田敏雄的家在当时的两国国技馆背面(两国国技馆:相扑竞技馆),少年池田对相扑很有兴趣,被称为“小子大将”。后来,在东京市立一中(现在的东京都立九段高中)练习柔道,二段。另外,篮球通过初中和高中(旧制浦和高中)时代的持续练习,进入富士通以后又组织了篮球队,并且在日本国民体育大会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。那个时候,作为中锋打出的 65分的个人得分记录,至今还没被打破。预先考虑数百次攻击的阵形,极为系统化地指挥队友是他的作战风格。这样的经验,对于今后领导开发许多计算机项目研究小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另一方面,池田从少年的时候开始,就培养一个人安静地深深思考的习惯。池田非常喜欢数学,解开登载在数学杂志上的难题得到赏金。其中特别擅长几何,并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(勾股定理)的新的证明方法。这样对几何的兴趣,与一生爱好的围棋一起,有效的利用在计算机的电路设计上。

和吴清源九段对局

和吴清源九段对局

池田的围棋技艺以后升级到了五段。后来,他指出了日本棋院围棋规则的逻辑矛盾,并且提出了改善建议,由于这个贡献被给予六段段位,死后被赠与七段。总而言之,提起池田敏雄,是个不彻底弄清楚绝不放弃的人。池田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解开难题、追求爱好和兴趣,他是一个幸福的人。对于池田来讲,他的人生是充实的。

本来想成为数学家,但是由于二次大战的缘故,池田选择了技术人员之路。1943年进入东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习。在战败混乱接连的1946年毕业,进入当时的富士通信机制造株式会社工作(富士通公司的前身)。

进入公司后不久,池田敏雄就遇到了能够扬名的事情,就是拨号盘事件。富士通的电话机第一次被日本电信电话国营公司(现在的NTT)导入。不过,由于拨号盘起了故障,公司内部都混乱了起来。那时候,池田对拨号盘做了理论上的分析,明确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。正因为如此,公司内部开始温和而宽容的对待池田的不拘常理。

为了发挥池田那样的对科学研究的热情,公司在1948年,设置了机构研究室。池田呆在研究室中,埋头研究交换机和电话机的改良,进而开发了能够精密测量拨号速度的电子式拨号速度测量机。以此为契机,池田觉醒在计算机开发中,独自开发使用交换机的继电器的计算机。池田总是说“用电话交换机里继电器作为电路单元去制作自动计算机。”可以说正是这句话,让富士通从通信机制造厂商变成计算机制造厂商。他的研究,作为计算机前身的统计分类集计机,在1951年,被东京都政府采纳了。